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评价必须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去动态考量。

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本年度调研在沿用过往调研方法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调整和优化。

在调研方法上,除问卷调研、案头研究之外,今年增加了案例研究,选取10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形成了年度十大CSR观察案例。

在评价指标上,继续从经济、CSR治理和管理、公平运营、产品与消费者、员工与安全、环境、社区与公益七个维度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综合表现,同时增加了“董事会/管理层薪酬与ESG挂钩”“科技伦理”“DEI(多元、公平和包容)”“CSR报告鉴证”等观察指标。

观察1:CSR平均得分小幅提升,经济成长性承压

本年度调研依托“善择-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历时6个月,纳入调研样本企业580家,最终形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300强)”,以及互联网、房地产、银行、汽车和医药五个行业榜单。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上榜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稳步提升,平均得分为56.8分,比上一年度提升1.9分;从企业角度看,155家企业得分比去年提升,122家企业得分下降,新增上榜企业23家。

从企业类型看,有166家生产制造型企业上榜,平均得分为55.7分;134家服务型企业上榜,平均得分为58.2分。

从调研评价的7个一级指标看,“产品与消费者”维度表现最好,平均得分为65.9分;其次为“社区与公益”维度,平均得分为64.1分;“经济”维度得分最低,为36.3分。

在上榜的300家企业中,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的企业占56.3%,年度净利润增长的企业占54.3%,说明2023年中国企业在经济成长性方面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张

观察2:年度责任企业“洗牌”,科技型企业占比提升

我们将每年排名进入榜单TOP30的企业称为“年度责任企业”。自2019年-2023年5年间,共有76家企业进入榜单TOP30,其中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台达4家企业连续5年进入榜单TOP30。

自2019年以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科技型企业进入榜单TOP30的比例开始提升,2023年占比达46.7%,共有14家企业进入榜单TOP30,成为年度责任企业。

虽然2022年榜单TOP30中科技型企业占比略有回落,但在榜单TOP10中,科技型企业占6席,依然表现突出。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2张

观察3:社会责任发展水平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为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多维度观察,2019年,项目组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取了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和汽车四个行业(2020年增加医药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驱动因素影响,中国医药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医药制造业整体业绩持续向好,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由2020年的56.3分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67.3分。

在监管倒逼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逐步由注重公益慈善到拥抱科技向善。在坚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由2019年的35.7分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51.6分。

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深受行业转型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在2021年结束持续3年的产销下降局面之后,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面快速突围,迈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开始逐步提升。2020年起,流动性危机席卷房地产行业,在行业发展下行的背景下,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逐年下降,2023年略有提升。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血脉,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对国际政治与资本市场的动荡环境,中国银行业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健经营,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行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虽有波动,但一直处于前列。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3张

观察4:低碳转型效果显现,激活绿色新动力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通行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议题已经达成广泛共识。根据净零追踪器(Net-Zero Tracker)数据库统计,截至2024年5月,全球有148个国家设置了净零目标,这些国家/地区占全球GDP的92%和全球人口的89%;在福布斯全球2000强中,有1150家企业设置了净零目标。

对企业而言,积极开展低碳转型,不但有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也可以为自身在中国乃至全球塑造绿色品牌形象提供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上榜企业中,有68.7%的企业基于TCFD等框架进行了气候风险机遇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行动计划。

中国企业大规模响应气候变化议题始于2020年。上榜企业中,有双碳行动或举措的企业占比由2020年的66.3%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97.7%;披露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企业占比由2020年的40.7%提升到2023年的72.7%,其中,有24%上榜企业披露了范围3的碳排放数据。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4张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5张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中国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产业,2023年,外贸“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近30%。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重视通过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榜制造型企业中,35.5%的企业2023年环保投入超过亿元,有98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或省市级绿色工厂认证。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6张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均开始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统计与管理,部分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榜制造型企业中,有81家企业连续2年披露了能耗数据,其中44.4%的企业万元营业收入能耗下降;有97家企业连续2年披露了耗水量,其中38.1%的企业万元营业收入水耗下降。能耗强度、水耗强度的下降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绿色竞争力的提升。

在上榜服务型企业中,有86家企业连续2年披露了耗电量,其中47.7%的企业万元营业收入用电量下降。除节能降耗外,上榜服务型企业还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转型,79.8%的企业在报告或官网中披露了产品或服务绿色化转型取得的成效。

观察5:研发投入产出提升,引导科技向善力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第一项任务,其中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需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上榜制造型企业中,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了69.9%,全年新增授权专利数量超过百件的企业占62%。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7张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8张

在重视研发投入和产出之外,近年来,政府、社会和企业界对科技向善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福祉。但如何才能确保科技为人服务、造福人民?

在上榜企业中,有62.3%的企业在报告或官网中以案例形式披露了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对环境、社会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但在组织层面建立遵守科技伦理的制度或体系的企业仅占14.7%,科技伦理尚未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

但已有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组织体系中成立有关科技伦理的委员会,如百度和蚂蚁集团成立了科技伦理委员会、海康威视成立了技术伦理委员会、鞍钢集团成立了数据管理委员会、腾讯控股成立了AI技术委员会。

此外,还有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制定有关人工智能的政策或制度,如华为发布了《公司AI业务意图和治理原则》、中国平安发布了《AI伦理治理政策声明》、吉利控股集团面向算法平台人员发布了《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文件。

观察6:关注内外部相关方,放大发展包容力

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投入,让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上榜企业中,2023年度人均福利投入超过1000元的企业占比提升到63.3%,年度人均培训经费超过1000元的企业占比达49%,上榜企业年度人均培训时间达到59.7小时。

除加大投入外,上榜企业愈加重视员工的期望和反馈。2023年,61.7%的上榜企业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研、员工敬业度调查。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9张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0张

建设多元、公平与包容(Diversity,Equity and Inclusion,简称DEI)的职场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本次调研中,53%的上榜企业披露了促进职场包容、非歧视的制度或举措。上榜企业中董事会女性占比平均为19.2%,多家企业董事会无女性成员。根据MSCI(明晟)发布的《女性董事比例进度报告》,在MSCI全球指数所涵盖的大中型成分股企业的董事会席位中,2023年女性董事占比为25.8%,中国企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关注组织内员工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非常关注更广泛的社区与社会。上榜企业中,年度公益慈善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占比达46.7%,90.3%的上榜企业在2023年开展了社区志愿活动,58.7%的上榜企业披露了参与乡村振兴的量化成果。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1张

观察7:打造开放合作生态,提升供应链韧力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成为全球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同主体间竞争加剧、“内卷”增多,一定程度导致了逆全球化抬头;另一方面,为扶持本土绿色产业,以及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将更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和碳排放要求纳入贸易和投资协定,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新型国际贸易体系逐步形成,如近两年欧盟相继出台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简称“碳关税”)、《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责管理指令》等。

在此背景下,提升供应链CSR能力和韧性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议题,也是中国“出海”企业应对新型国际贸易体系的必答题。上榜企业中,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分和排名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国际贸易规则倒逼的结果。

为提升供应链CSR能力,上榜企业既关注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也重视对供应链赋能。在防范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方面,上榜制造型企业中有73.5%的企业对供应商提出了社会责任要求并进行审核。如蒙牛制定了《蒙牛责任供应链ESG风险清单》;中国广核持续跟踪并重点评估供应链ESG风险,并纳入准入、采购、评估等环节;华为对占采购金额90%以上的主力供应商进行CSR风险评级;复星国际不断提高ESG风险评估审核比例,逐步实现ESG风险评估100%覆盖一级供应商。

此外,60%的上榜企业在2023年度参与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52.3%的上榜企业加入了外部社会责任倡议或联盟,携手相关方共同履行社会责任;46.4%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对供应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社会责任、ESG、绿色低碳培训,提升供应商履责能力。

观察8:将CSR纳入治理和战略,筑基责任竞争力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等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思考社会责任问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和环境重大治理议题之中。

在本年度调研中,上榜企业在社会责任治理上更加完善,65%的上榜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ESG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37.7%的上榜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等专项规划;38%的上榜企业在2023年度开展了社会责任专题培训。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2张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3张

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理念,社会责任融入业务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为破解社会责任理念落地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考核入手。本年度调研中,将董事会/管理层薪酬与ESG挂钩的企业达28.7%,比上一年度提升近10个百分点。此外,22.3%的上榜企业将ESG/可持续发展纳入员工或下属公司绩效考核。

向“新”而行-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3)解读  第14张

(项目组成员:孙孝文 康华 侯明辉 闫静 邹力 胡启元 袁斌 谢仉辉 魏运星 凌亚)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责编 何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