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钢城区:“蟹+稻+N”共作 蹚出乡村振兴路  第1张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6日讯 谈及“稻花飘香”,人们往往联想到江南水乡。而今,在济南市钢城区同样能领略“稻”这番美景。

眼下,在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的黄家洼村,涝洼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机手娴熟地操控着插秧机,一株株水稻秧苗从苗盘上滑落,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中。村民们挽起裤腿,站在水田里忙着补栽秧苗。一排排插好的秧苗随风摇曳,生机勃勃。

济南市钢城区:“蟹+稻+N”共作 蹚出乡村振兴路  第2张

而稻田旁的鱼塘里,已投放了鱼苗,小鱼在水中欢快地穿梭。稻田与鱼塘之间,6个蓝色围桶整齐排列。“这些围桶也是我们的特色养殖法宝,里面准备养脆皖鱼。等稻子长高一些,我们就往田里投放蟹苗。”黄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共笑着介绍。通过“蟹+稻+N”的共作模式,黄家洼村正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黄家洼村“两委”积极外出寻找良策。经过多方联系和实地考察,他们最终决定借鉴南方的“蟹+稻+N”立体共作模式。所谓“蟹+稻+N”立体共作,就是利用水稻种植生长时间和空间上的空隙,引入多种经济作物,以提升稻田综合产值,让水生生物、田埂作物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生互利。

济南市钢城区:“蟹+稻+N”共作 蹚出乡村振兴路  第3张

“我们村的土地条件得天独厚,又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于是我们成立了田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3亩土地进行立体共作特色种植。”李文共说,“我们规划了15亩水稻田,挖了两个鱼塘养殖青鱼、鲢鱼,还制作了5个大围桶和1个育苗桶来养殖脆皖鱼。”

谈及年收入,李文共算起了一笔明细账:“按现在的市价,鱼塘年产5万斤鱼,纯收益可达20万。稻田里的螃蟹和稻米也能带来约2万元的收益。脆皖鱼的最低收益也有30万。同时,我们还解决了村里6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人年增收约2万元。”

黄家洼村种养结合的新模式,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让村民富起来,村里美起来。”李文共说。

闪电新闻记者 耿欣 钢城融媒 李晓 报道